招生信息

立德树人,数智赋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聚焦组织治理,培养智能化、复合型高级财会专业人才

发布时间:2025-10-21 浏览次数:12

为建成审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格致、诚正、弘毅、日新

扎根治理实践  贡献计学新知

培养经世英贤  服务民族复兴

 

 

南京审计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为我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因审而立、为审而存、依审而兴、靠审而强。学校创建于1983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1987年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2002年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1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三部一省”共建高校,201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 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20237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我校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的留学生回信。

当前,全体南审人正在学校党委带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留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为建成审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会计学院学科专业概况

会计学院是南京审计大学最早设置的院系之一,拥有工商管理学博士点、工商管理学(会计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两个硕士学位点。2022年成为MPAcc教育质量认证会员单位,进入教育质量(AAPEQ)认证程序。2023年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方向: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202410月获批工商管理学博士点。拥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会计学、财务管理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中澳合作项目)是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建设项目,会计学专业是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江苏省国际化品牌专业、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工商管理专业类核心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工商管理专业类专业,会计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所属学科工商管理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工商管理学科位列前1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会计学专业排名前8%,财务管理专业排名前5%,全部进入A类层次。学院师资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多项,积极参与国家有关标准的制定,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学院坚持思政引领、科技赋能、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国际视野、特色发展的原则,聚集财会监督与组织治理,在全国率先进行财会专业的全面智能化升级,在40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特色、质量、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面向市场,接轨国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正在向整体实力强、学科方向特、人才质量高、社会服务优、国际影响大、综合评价好的国内一流会计学院发展。

二、MPAcc项目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一)项目简介

本学位点承袭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学科优势和多年来会计学科建设成果,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职业需求为导向、提高质量为主线,基于我校服务于审计+经济监督+国家治理的学科布局,对接行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沿着立德树人+数智赋能+产教融合+财会本色+审计特色的建设路径,聚焦“财会监督与组织治理”,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智能化、复合型高级财会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向

1. 财会监督与风险管理

2. 公司治理与价值管理

3. 管理会计与智能决策

4. 政府会计与国家治理

5. 智能会计与风险治理

 

(三)特色优势

1)依托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特色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服务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大战略需求;

2)聚焦风险控制与组织治理特色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服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重大战略需求;

3)发挥智能财务与决策特色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重大战略需求。

 

(四)培养体系


1 师资雄厚,夯实六大学科平台

1)师资力量雄厚,培育优秀人才

会计学院拥有教师80多人,高级职称40多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40人,博士率86%。其中,教育部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7人,财政部全国会计名家工程”1人(全国75人),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类)”4人(全国198人),财政部咨询专家4人(管理会计、内部控制、政府会计、可持续披露准则),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 人、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会计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6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等18人,江苏省财政厅咨询专家、江苏省会计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多名。

2)六大学科平台,支撑特色方向

会计学院拥有六大学科平台,支撑上述五大研究方向。分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智能会计产业学院、中华文化与公司治理研究院、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研究院、智能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研究院、会计与治理研究院。


2 立德树人,守护国家经济安全

1)开展思政研究,落实思政教育;

2)发挥先锋作用,培养思政素质;

3)开展系列活动,培养时代新人;

4)打造多维资源,弘扬时代精神。

3 数智赋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1)坚守会计根本,创新数智赋能。

在全国率先进行MPAcc教育的全面智能化升级,构建了一体两翼六协同的会计智能化培养体系(一体:思政引领和数智赋能的课程体系;两翼:课程教学平台、实践创新平台;六协同:产学研用创转协同)。


2)多元资源融合,打造数智课程。

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打造《大数据分析基础与应用》《智能财务基础》《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财务决策》《商业智能分析》《数据资产与数据治理》《智能审计》《大数据分析中的统计方法》等会计智能化系列课程。以上所有课程均采用校企共建模式,引入企业成功案例,共创共建数智化课程。

4 产教融合,培育产业创新人才

1)深入产教融合,创新育人体系。

与合作单位联合成立了智能会计产业学院和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共建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八大模块。


2)校企校友融合,三师共建共育。

智能会计产业学院、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方向)为基础,实施三师共建共育(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校友导师)。建成了一支由校内导师、校友导师、校外实践导师组成的三师导师队伍,共聘请校外导师200余人。


3)校企联合互动,开发典型案例。

与产业学院共建单位、研究生工作站、校友单位等校外单位,通过开展访企拓岗、横向课题、产教融合论坛、深入调研、产业教授论坛、学生案例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深入实践,联合开发典型案例,助力学生高质量培养。


4)优质校外基地,优秀校外导师。

我校MPAcc培养强调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严格执行不少于6个月社会实践活动,并建立了以下8个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


5协同育人,润泽行动启智铸魂

构建了润泽行动系列活动,包括:润泽主张、润泽讲坛、润泽移动课堂、润泽杯案例竞赛、润泽杯数智竞赛等,一体提升培养质量。近3年开展润泽会计名家讲坛”94场、润泽产教融合讲坛”23场、润泽主张大讲堂”19场、润泽学术沙龙”21场。近3年举办学术会议10场、学科发展专题会议2场、产教融合论坛7场、人才培养专题论坛8场。

 


(三)培养成效

我校MPAcc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作风硬、上手快、后劲足、素质高,被税务局、卫健委、审计局、财政局、组织部等政府机关,南京证券、中铁资本、江苏金融租赁等企业,毕马威、安永、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各大银行录用。

多名学生前往国内名校继续攻博,如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等。

 


(四)报名途径

报名途径

详见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https://gs.n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