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MPAcc项目简介


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是学校最早设置的院系之一,1983年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专科生,1985年成立会计学系,2005年成立会计学院。1993年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生,1997年开始招收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2013年取得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开始招收会计学学术硕士研究生,2015年开始招收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2023年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方向: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2024年获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所属学科“工商管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工商管理学科进入前1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会计学专业排名前8%,财务管理专业排名前5%,全部进入A类层次。

一、使命愿景

1.项目使命

会计学院坚持“格致、诚正、弘毅、日新”的院训,落实“扎根治理实践,贡献计学新知,培养经世英贤,服务民族复兴”的办学使命。

MPAcc教育项目坚持“特色、质量、国际化”办学理念,践行“诚信、求是、笃学、致公”价值观,依托审计学科优势,培养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

2.项目愿景

依托审计署、财政部、教育部、江苏省“三部一省”共建高校的独特资源和审计学科优势,基于我校服务于“审计+经济监督+国家治理”的学科布局,致力于打造“思政铸魂领航、数智赋能突出、产教融合扎实、监督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

二、培养特色

本项目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与不可替代性。

1.依托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特色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服务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大战略需求

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申请点依托全国唯一审计大学,专注于微观经济主体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理论与方法应用,聚焦于政府会计理论与改革实践问题研究,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承担会计类相关国家级科研课题、财政部全国会计重点科研课题29项,为构建中国会计自主知识体系做出积极贡献,在《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及UTD24FT50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

2.聚焦风险控制与组织治理特色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服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重大战略需求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聚焦面向企业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与智能风险管控、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及锚定服务国家经济安全的组织治理理论与方法研究,致力于培养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财会卫士”。本学科点拥有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拥有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会计学专业入选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

3.发挥智能财务与决策特色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重大战略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本申请点聚焦大数据决策与智能财务以及人工智能在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领域的理论变革与方法应用,致力于推动数实融合下的大数据会计与智能财务的高端应用研究。作为全国财会类专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先行者,本申请点积极围绕会计学科方向,探索会计智能化发展方向与路径,通过数智赋能,培养学生智能决策、智能预警与风险管理、智能舞弊治理的综合能力,获批全国财经类高校唯一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方向: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

三、培养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职业需求为导向、提高质量为主线,依托三部一省建设高校的独特资源优势、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审计学科优势,沿着“思政铸魂+专业精深+数智赋能+产教融合”的建设路径,依赖四大保障体系,通过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团队打造、教学模式改革、特色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产教融合拓展六大模块的建设,培养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

1.思政铸魂,守护国家经济安全

本项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融入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共和国财会卫士。学位点坚持“教学+研究”相辅相成,打造思政教学团队,构建了一体化、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

2.专业精深,坚守会计专业根本

会计学专业的根本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应用领域,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必须坚守会计根本,更加夯实会计专业的理论体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强化监督、反映、决策支持的会计根本作用。本项目在强化会计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加突出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的专业能力培养。

3.数智赋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本项目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应数字化转型大势,坚守财会本色(守正),致力智能升级(创新),出台《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智能化相关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率先进行MPAcc教育的全面智能化升级,构建了“一体两翼六协同”的会计智能化培养体系(一体:思政引领和数智赋能的课程体系;两翼:课程教学平台、实践创新平台;六协同:产学研用创服协同)。

4.产教融合,培育产业创新人才

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本项目与合作单位联合成立了“智能会计产业学院”“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已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依托产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八大模块,通过产教融合系列活动,助力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办学成效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成绩卓著。会计学院基于我校“审计+经济监督+国家治理”的学科方向总体布局,依托产学研合作,紧密对接行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遵循“思政引领+数智赋能+产教融合”的建设路径,突出财会监督、数智赋能、产教融合的培养特色。

1.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1)由会计学院牵头的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MPAcc师资在《财会通讯》等杂志发表会计学课程思政论文23篇;(3)“会计学”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4)会计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为校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5)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成果被“学习强国”《中国会计报》等主流媒体推介,也得到江苏教育电视台深度报道;(6)实现了知识传授、人才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2.专业精深建设成效

1)学位点建设有“智能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研究院”“会计与治理研究院”和“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研究院”三大学科平台和“智能会计产业学院”“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两个产业学院。同时,学位点拥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会计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为江苏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会计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MPAcc教育项目拥有“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监督研究中心”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新一代智能审计技术”“公共工程审计”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审计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现代智能审计一体化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2)近3年开展“润泽会计名家讲坛”94场、“润泽产教融合讲坛”23场、“润泽主张大讲堂”19场、“润泽学术沙龙”21;3)近3年举办学术会议10场、学科发展专题会议2场、产教融合论坛7场、人才培养专题论坛8场。

特别是,我院MPAcc项目2017年首届学生毕业以来八届学生连续获得全国MPAcc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江苏省优秀专业学位硕士论文5篇。

毕业生就业率93.30%,就业去向在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纪检、风险管理等领域就业的比率在90%以上,非常契合我校MPAcc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

3.智能化改革建设成效

1)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融入数智赋能的课程体系;(2)组建了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智能会计”教学团队和案例建设教学团队,已经成功开设了“大数据分析基础与应用”“智能财务基础”“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财务决策”“商业智能分析”“数据资产与数据治理”“智能审计”等课程;(3)组织编写智能会计系列教材,包括《会计智能化基础》(已出版)、《财务共享服务》(已出版)、《商业智能分析》《大数据财务决策》《基于Excel的高级决策高级建模》等;(4)成功开展了江苏省研究生“智能会计理论与实践”暑期学校等活动;(5)在《财会月刊》等期刊发表会计学智能化论文7篇;(6)成功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方向: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

4.产教融合建设成效

1)“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产业学院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2)建成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天衡会计师事务所、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南钢集团等8家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3)与3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200多位企业家、行业精英作为校外实践导师,这些校外实践导师多数是财政部会计领军人才、江苏省会计领军人才或南京市会计领军人才,其中8位是江苏省产业教授;(4)项目开发的“数智管控,拥融风险——N钢铁公司智能风控系统构建”“百年征程虽艰险,织尽纤纱始到金——疫情背景下D集团风险管理与财务战略研究”“模式透视战略转 盈亏虚实亦可辨-以小米集团为例”等6项案例入库MPAcc教学案例;(5MPAcc“快乐小子队”荣获2023年(第九届)MPAcc学生案例大赛三等奖;“book思议汪汪队”等2支队伍晋级会审阶段(前30强)。

五、项目管理与保障体系

1.项目管理

1)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体制

南京审计大学设置了从“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 MPAcc 教育中心→ MPAcc 教育中心办公室与案例中心→各职能主管”的组织机构。其中,MPAcc教育中心设立办公室,有专门机构和专用办公场地,配备了齐全的专职负责人与工作人员。

2)构建有效的管理服务体系

为了实现本校MPAcc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项目构建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档案管理体系,对MPAcc研究生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基于人才培养的全生命周期,本项目制定制度覆盖“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评价”等关键环节,通过闭环管理保障MPAcc人才培养质量,为会计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贡献本校的力量。

3)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与激励机制

本项目能够通过教师满意度评估表等手段全面地评估教学效果,并对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案例建设、教学改革和创新以及教学效果优异者给予有效的激励。在教学评估机制上,我校采取了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督导听课和毕业生反馈等渠道,评估并督促教师教学改进。在教学激励上,我校对课程开发、案例建设、教学改革和创新以及教学效果优异的教师进行了奖金奖励与榜样宣传。

4)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与服务机制

本项目有专人负责学生管理与服务且学生反映良好。配备专门的班主任2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活动。学生会或班委会等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学生反映意见的渠道畅通,相关部门收集学生反馈的意见并及时回应。

2.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我校MPAcc办学质量,本项目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

1)建立完善的环境评估机制

为了保障我校MPAcc办学质量,本学位授权点拥有完善的环境评估机制,依据经济、社会、教育以及项目所在区域等环境的不断变化,对环境进行评估,具备动态评估和做出战略调整的能力,建立完善MPAcc使命愿景为内核的人才动态战略发展。

2)构建全周期风险管理及应对体系

我校在多年MPAcc项目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套从“招生-培养-毕业-持续跟踪”的全周期风险管理及应对体系,制定并执行《南京审计大学MPAcc人才培养风险管理办法》,实施六位一体的风险应用策略

3)构建完善的内部评价体系

为切实提升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高水平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整体思维、熟练分析解决财务与会计难点问题、胜任跨国公司与大中型企业重要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财会人才,学院按照AAPEQ质量认证的评价体系,主要从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情况及培养效果、教学管理等方面构建内部评价体系

4)建立完善且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拥有一套相对完善且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以保证广泛利益相关者持续深度参与到我院MPAcc人才培养各环节之中,确保外部监督的参与度、有效性、反馈度和敏捷性。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学术界专家、实务界专家、师资队伍、毕业生代表、雇主单位等

5)建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

为全面提升我校MPAcc项目办学质量,本项目构建了涵盖发展战略、办学理念、师资建设、招生方案、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保障体系,并将不断依托该体系对MPAcc人才培养进行全流程优化与全方位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