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温素彬等:智能制造、市场化程度与企业运营效率

——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的文本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03 浏览次数:4687

论文导读

温素彬1  张金泉2  焦然3

1. 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智能会计产业学院/智能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研究院  211815

2.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100943.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030006 

一、研究缘起

本文选题源于作者团队对智能化、数字化浪潮下,企业智能化转型在经济效益表现方面的关注。自国务院于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来,我国制造业对智能制造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意味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制造将是我国现行经济时期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位置的重要手段。

然而,作者注意到,很多传统企业依然面临着“转型找死,不转等死”的尴尬局面,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盲目转型非但不能提升企业价值,还可能导致效率损失,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因此,如何打破企业“转型找死,不转等死”的尴尬局面,识别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效率提升机制,是提升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所在。所以,智能制造能否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其通过什么路径影响企业运营效率,二者关系如何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成为本文探究的关键问题。

本文研究丰富了智能制造与企业运营效率的研究视角,有利于总结智能制造相关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成功经验,为企业加快提升传统动能的改造与培育新兴动能的发展,促进智能制造的科学实施,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启示。

二、研究内容

本文根据辩证唯物论和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智能制造能够通过生产运营流程优化和获取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支持两条路径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并进一步分析了市场化程度对智能制造与企业运营效率关系的不确定影响。研究发现:(1)智能制造与企业运营效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市场化程度强化了智能制造与企业运营效率的正相关关系;(3)相比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在规模较大企业中智能制造对运营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市场化程度对智能制造与企业运营效率关系的调节作用仅在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小企业显著;(4)智能制造通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销售费用率、提升员工人均专利数、降低客户波动性、增加政府技术补助、降低应付账款周转率等路径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本文研究具有以下启示:(1)充分发挥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能动作用,获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2)充分发挥内外优势,搭建内外环境网络;(3)完善相关体系建设,合理配置企业资源;(4)不断增加创新投入,建立创新环境生态;(5)合理配置相关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三、研究心得体会

本文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分析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问题,而为了修改和完善这些问题,整个团队进行了多轮探讨。

首先,关于论文核心概念的界定问题,如企业运营效率、智能制造等概念的界定。审稿专家提出论文核心概念需要理解透彻,并应将其与理论分析结合的问题。为了回应这个问题,整个团队长时间地查阅文献和相关政策,终于厘清了运营效率和智能制造等概念,并对运营效率、经营效率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区分。

其次,关于核心变量、作用机制的识别与衡量问题,如智能制造、生产运营流程优化、利益相关者资源支持等的识别与衡量,都是本文重要且较难处理的问题。为了有效衡量智能制造,整个团队翻阅了很多资料,最终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挖掘法对其进行度量。而对于生产运营流程优化和利益相关者资源支持的衡量,团队成员之间、团队与审稿专家之间也是经历了多轮探讨,最终选取了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率等财务指标对这两条路径机制进行识别。

最后,关于论文的内生性问题。内生性问题是论文写作过程必然会产生且极其重要的问题,如何降低内生性对论文研究结论可靠性的干扰,决定了论文研究的可信度和推广价值。为了有效降低内生性的影响,借鉴现有研究,作者最终决定采用工具变量、变量滞后处理、PSM-DID等方法降低内生性的干扰。

四、专家点评

智能化转型是目前比较前沿且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考验了企业对新兴技术的接受能力与整合能力,该论文研究了智能制造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机理,以及市场化程度的中介作用机理,研究话题比较前沿、重要,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该论文对企业加快提升传统动能的改造与培育新兴动能的发展,借助利益相关者管理实现智能化改造具有明显的意义。

注:本文发表于《会计研究》2022年11期。